一、专业定位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成人,以劳塑人”的“五维”培养模式,运用“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法(IACTION)”护理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以达到为临床培养能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四度”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的目标。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分
学制:4 年。
学分:毕业总学分182.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1.5学分,实验教学51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0学分。实验实践教学占总学分27.95%。
知识要求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
5.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6.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7.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8.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9.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10.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1.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12.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能力要求
1.具有在护理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
4.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
5.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的初步能力。
6.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7.具有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8.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的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10.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交流的能力。
11.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中国精神,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具有时代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4.专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护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主要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四大模块。选修课包括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劳动教育专业实习(即临床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实习周数40周,毕业论文16周。
2.核心课程
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人体形态学、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护理学基础、成人护理学、健康评估、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老年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学。
3.实践教学环节
(1)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仿真训练和模拟训练。训练时间为2周。
(2)社会实践调查
为促进我校大学生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为将来毕业后融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总体安排在1-5学期的第二十周进行。
(3)“创新、创业、创意”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学生选修创新训练课程、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4)临床见习
各科根据课程安排见习。
(5)专业实习
五、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队伍由学院专任教师,以及广州知名三甲医院的临床兼职教师组成,共有教师82人,其中专职教师65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口腔护理专业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硕士学位43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2人、“新华教学名师”1人。1人获广州新华学院“教书育人模范”称号,4人入选广州新华学院“百名骨干教师计划”。
六、教学条件
已建设32家校外临床实践基地,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等遍布省内外的三级甲等医院;10家包括广州市东升医院、仕馨月子会所、泰康养老院等的社会实践基地。
目前本院护理实验实训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临床打造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中心按照模拟医院建设,配备先进,设有功能完备的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科综合模拟病房、ICU监护室、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新生儿室等多功能实验室。拥有世界领先的SimMan3G模拟人、模拟产妇SimMom,以及复苏安妮、日本高研侵入性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手臂、多功能婴儿模型、健康评估模型等国内外先进智能化、数字化教学设备,设施齐全。
学生通过沉浸式学习,可精准掌握护理核心技能,实现“课堂即临床”的无缝衔接培养。
七、专业特色与成效
我院护理学专业创办于2005年,已向社会输送16届本科毕业生共3549人,是广州新华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也是学校招生、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下设护理学专业,毕业生99.6%以上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在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连续15年获得冠军。96%以上毕业生就职于省内三级以上医院,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2017年获广东省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并于2022年通过验收,2019年获省级重点专业立项并于2023年通过结项,2020年获评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评学校重点培育学科。《护理学基础》课程获评广东省2020年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广东省2020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健康评估》获评广东省2021年度线下一流课程。2021年5月本校获批硕士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本专业是其中一个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点。
育人成果
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自2005年建立,自建立以来共为社会输送了3549名毕业生,毕业生以“专业思想稳定,操作技能突出,服务意识强”受到各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显著提高,学校2022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中,护理学院71.17%毕业生就业于千人以上单位。96%以上毕业生就职于省内三甲医院,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护理学院2023年6月学院对18年来14届部分校友进行了问卷调查,467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中,414份,即占比88.65%的毕业生仍在从事护理工作。从业11年以上的校友中,留职率为85.25%,而疫情背景下加入护理行业的新护士的留职率为 89.16%。 28.5%的毕业生担任主管护师,一人担任副主任护师。
学生在省级以上护理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如获得第十届中国大学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华中华南赛区二等奖,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虚拟仿真)赛项金奖,“外教社杯”广东省大学生英语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第一、二、四、六届广东大学生预防医学竞赛一等奖等省市级奖项。
护理学院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