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很快为期十月的实习生活已过去五分之二,走过了急诊和手术室,也走过了大名鼎鼎的外科。记得9月13号刚到中山一院大外科——血管外科报道的时候,对于第一次正式踏入病房的我,心里充满了期待与忐忑。初来乍到,这里和我前面所去过的科室完全不一样,老师们走路都是急匆匆的,仿佛脚下踩了风火轮,治疗车滑过地面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个不停,一个又一个铃声呼叫灯不断地闪烁,一包包补液,一支支针剂......这就是外科!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从一个科室来到另一个新的科室,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带教老师、新的工作内容......如何尽快适应科室呢?
首先最基本的是要熟悉科室的环境布局,常用物品及抢救物品的放置位置,医生护士的管床分组,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本科室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等等。这些看似简单,但却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快适应科室,以便在后面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勇于争取,胆大心细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外科病房里有各种各样的护理操作,常见的有各类引流袋的更换、术后床单位的准备、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护理体查与问病史、PICC管的维护、深静脉置管护理、经鼻胃肠道置管术、各种注射输液及很多专科操作等等,但现在由于科室职能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操作在我们科都是偶尔一见,如插胃管、留置尿管、吸痰、灌肠等,这就需要在平时要用教学设备勤加练习,不断熟悉强化操作水平,这样操作的时候才能有条不紊。等真正有了这些操作时,首先要勇于争取,争取到了机会要牢牢把握在手里,坚决不浪费任何一个机会。并要学会从整个操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总结,结合病人的感受和带教老师的意见找出操作的不足,才能在一次次的护理操作中得到提升并形成自己的操作习惯。
图为为患者穿刺静脉留置针
由点及面,统筹兼顾
在病房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的时候要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眼、耳、嘴、脑、手并用,在给患者做操作的时候要全方位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完成一项操作,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比如在给病人更换引流袋的时候,病人的病情现在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异常值?适不适合现在更换引流袋?引流伤口处的皮肤、敷料怎么样?更换引流袋的目的?引流的目的、颜色、量、性质,为什么还需要引流?为什么是鲜红色或墨绿色?为什么引流这么多或少?更换过程中病人的观察?病人出现异常情况怎么处理?更换引流袋后的注意事项?病房内其他病人的情况,补液是否快打完了?有没有人做检查需要通知.......在学校是全面规范系统地学习一项操作技能,但在临床,护理操作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全面地去思考,这样能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图为深静脉置管护理
积极沟通,勇于交流
在病房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从来不乏与患者的沟通。沟通是一门技术,说话是一门艺术。刚去到病房的时候,看着我管的三个床位的病人,自己还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整个病房的病人都在看着我,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慢慢观察老师们的沟通方式,都是从一些生活小事开始,问候一下病人,比如:他现在的病情、昨天的睡眠情况、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冷不冷、有没有吃早饭等等,虽然简单,但有让病人感觉到自己在被关心着,他们就更愿意和你沟通交流,同时,也正是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获取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现在,基本上和病人沟通畅通无阻,很多护理操作和考试他们也十分愿意配合自己去完成。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病房的生活是枯燥又无聊的,他们也很希望有人能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而不是整天望着窗户外面或天花板发呆。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温暖的人,有老师,会在我趴着休息的时候为我盖上衣服防止着凉;有师姐,会将不多的操作机会让给我练习;有患者,会在早上的时候关心我有没有吃饭,中秋节的时候有没有吃月饼......世界从来不乏温暖的美好。
图为静脉输液调节滴速
调整自身,劳逸结合
中山一院的外科教学是所有科室里出了名的严格,每天除了要上班实习,要比老师更早到科室,开始给患者做生活护理,还有各种各样的辅导小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个案汇报、阶段总结、护理查房、每周目标等等教学任务。但实习病区的教学氛围是相当棒,只要有任何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带教老师,她们都愿意给你解答,带你学习。虽然每天都是疲惫不堪,但高强度的实习生活更需要我们积极调整好自身,做好时间规划,只要安排地合理,任务都是可以及时完成的。工作之余要学会放松,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去迎接新的一天。
图为外科OSCE考核——经鼻胃肠道置管术考核
转瞬间,在血管外科的两个月已结束,虽然不长,但很难忘,每一次离别,都是充满不舍的,在这里,我成长、进步、挑战、超越,如今,即将扬帆起航,继续前行!
文图/刘彬彬
初审/郭运芳 边文彦